【今傳媒/記者黃誌寬報導】國立清華大學斥資逾一億元打造的解剖教學研究中心今天正式啟用,並同時舉辦大體老師感恩追思大會。首屆清華學士後醫學系學生一一獻上桔梗,感謝兩位大體老師的無言教導。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並當場簽署編號1號的大體捐贈同意書,允諾身後無條件捐贈大體作為醫學教學與研究之用,大愛永留清華園。
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首先感謝前校長賀陳弘對清華醫學教育的貢獻,爭取設立學士後醫學系,並募得20億元的醫學教育基金,使清華得以為學生設立一流的解剖實驗教室。除了先進的硬體設備,清華也禮聘3位專任及2位兼任的人體解剖學教師,為學生打下最扎實的醫學基礎。
高為元代表清華大學由衷感激每一位大體老師的無私與大愛,也特別致謝家屬同意將親人奉獻於醫學教育。「生命是個循環,大體老師的奉獻不僅教育了今天在場的每一位學生,也將嘉惠他們未來將救治的無數病患。沒有他們,清華醫學的未來將永遠不會實現。」高為元說。
清華學士後醫學系學生一一向周振宇、劉桂珍兩位大體老師行禮獻花,並合唱「感恩的心」,表達他們對大體老師虔敬的感恩之情。「您們生命的終點,是我們醫學教育的起點,我們將以最謙卑恭敬的心開啟這段學習旅程。」學生代表沈和謙表示。
清華大學生科院院長高瑞和表示,華人社會勸募大體十分不易,但要成為醫生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人體的組織結構,否則之後所有的課程都如紙上談兵、空中樓閣。他曾聽過一段允諾捐贈大體者動人的分享–「寧可你們在我身上錯劃百刀千刀,也不希望未來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希望學生們都能謹記這段訓勉。
簽署清華第一張大體捐贈同意書的賀陳弘表示,人生如水上行舟,終有捨舟登岸的一天;這艘小船不必就此廢棄,能交由後人得之再用,對此身軀也是一份愛惜之意。他從小就體弱多病,經常進出醫院,孩子小時候也曾生過生死交關的大病,受到醫師的照顧太多,希望能有所回報,對醫師的養成教育盡一份心意。
賀陳弘說,清華推動醫學教育歷經千辛萬苦,如今第一屆醫學生已經入學,清華醫院也即將落腳桃園,正展開一番新氣象;他簽署大體捐贈同意書,即是希望表達他對清華醫學教育毫無保留的支持,以及對醫學界的敬意。清華學生們也感謝前校長多年後還將以「身教」來教授這堂奠定醫學基礎最重要的課程。
擁有28年大體解剖教學經驗的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教授陳世杰表示,新建的解剖教學研究中心是清華為醫學生打造最安全、現代化智能操控的學習場所,近2百坪的空間寬敞明亮,走進來聞不到一點福馬林的味道。大體解剖實驗室與獻體室全日維持負壓狀態,且配有空氣調節與甲醛濃度即時監控系統。
陳世杰表示,過去大體防腐包括灌流與浸泡需要1年左右,但藉由清華大學購置近3百萬元的全自動急速大體防腐處理設備,可將時間縮短為1個月。獻體室除了配置灌流檯、灌流機與全自動防腐機,還有12格冰櫃、堆高機與電動吊掛天車;實驗室則配置抽氣解剖檯、抽風系統及無眩光LED手術燈。
為幫助學生學好大體解剖實驗課程,陳世杰表示,清華大學還購入真人全身骨骼標本、可二分解及三分解的真人頭顱標本,及3D列印塑膠擬真標本模型,並透過解剖教學影片及VR虛擬實境人體解剖系統,讓學生在大體解剖之前即熟悉人體各區域的肌肉、神經與血管等複雜結構。
清華學士後醫學系大一生陳毓理說,面對栩栩如生的大體老師,感受到很大震撼,「不像書本上的圖畫,用紅色標示動脈,藍色標示靜脈,需要更認真地學習辨別。」上過解剖課後,也讓他更想精進自己的技術,朝外科醫師之路邁進。
同是學士後醫學系大一生的林睿緹表示,大學讀的是生科系,沒上過大體實驗解剖課,因此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態、更努力做準備;實際動刀後,才發現人體結構隨老化或病變,跟書本上長得不一樣,需要重新探索學習。同學們的共同感想是:「捐贈大體的決定真的很不容易,大體老師真偉大!」
學士後醫學系主任周宏學表示,大體解剖課程不僅教導學生認識人體組織結構,也是生命教育,目的在培育學生仁心仁術的醫者精神,是醫學人文教育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