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今傳媒 JNEWS

高美館雙展《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民・間》4/29連袂登場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高雄市立美術館《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與典藏展覽《民・間》兩展本(29)日正式開幕。《寓懷的行板》呈現藝術家劉生容創作歷程中重要階段的重點作品,並透過文獻檔案、家族信件的爬梳和對照,描繪這位人稱「東方畫壇鬼才」多元而豐富的側面書寫;結合展覽開幕,館方特邀小提琴家林品任、劉生容長子劉文彰(三船文彰)以及外孫女黃伊珊(Clara Liu-Mifune Hwang)以奇美典藏名琴「Joachim-Elman」、大提琴與鋼琴共同呈現展覽音樂會。《民・間》則作為平行展覽,以高美館典藏作品呼應《寓懷的行板》,邀請大眾踴躍前往欣賞這兩場融合繪畫、音樂、抽象、民間傳說與民俗趣味的藝術盛會,雙展覽自即日起至2023年8月6日於高美館2樓展覽室展出。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表示,此次策辦《寓懷的行板:劉生容研究展》希望以當代策展與檔案研究的角度來呈現藝術家劉生容的多重面貌,這也是繼台北市立美術館1997年所辦之劉生容回顧展後,睽違27年再次於台灣公立美術館舉辦的大型研究展。李玉玲特別感謝劉生容家屬給予展覽策展研究、檔案調查的全力支持,讓觀眾得以透過劉生容的親筆書信以及相關文獻檔案想像當年大時代的面貌,展覽自2019年即開始籌畫,以「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作為策展發想,加入許多1997年後發掘的資料,並納入家族網絡及劉生容與台灣、日本抽象藝術家的關聯,藉此再次爬梳劉生容抽象前衛的創作風格在台灣、日本藝術與文化史的位置。

李玉玲進一步指出,此次展覽也特別關注此前未被正視過的「劉生容賽鴿檔案」,並邀請長期關注賽鴿史的當代藝術家李立中以當代創作詮釋角度,爬梳當時曾被譽為「賽鴿之神」的劉生容所留下的珍貴資料。透過賽鴿,當代的創作者與劉生容產生跨越時空的交會,呈現出背後蘊含的歷史脈絡。同時,本次研究展也拍攝了立基於田野調查基礎之上的劉生容紀錄片,讓觀眾能透過影像的方式,觀想劉生容的生命故事。

劉生容長子三船文彰表示,原先覺得20歲以後突然立志成為畫家的父親是孤獨創作者,在細想父親交友廣泛、閒暇時作畫、養鴿、拉小提琴的生活點滴,逐漸體悟到藝術連結美好的奇妙力量,與藝術帶給世界善的循環玄妙之處,爾後我並因而親自操刀成立了劉生容紀念館。今日展覽開幕同時舉辦開幕音樂會,特別感謝奇美博物館出借名琴,這背後還有一段珍貴的往事情誼:父親當年與許文龍同住台南常一同聆賞唱片,彼此著迷Elman的小提琴音色。這段經歷冥冥中引導許文龍先生成為這把琴的守護者,而現在這個文化的瑰寶在台灣被妥善保存,並且持續透過演奏為世人帶來美好和良善,這也就是我所體悟到藝術連結的力量。

高美館表示,《劉生容研究展》展覽的籌辦與思考,仍持續扣合著高美館這幾年所塑造 [大南方 South plus多元史觀] 的新品牌定位,其背後的主要思維就是要希望能以 [多元史觀]的論點提出不一樣的藝術價值判准,並透過擾動典藏,可以看到延續大南方對於柳營劉家劉啟祥典藏研究的脈絡及影響,而更深化且擴散。因此,此次進一步擴延劉生容研究展中重要的常民藝術特色,以當代策展的形式擾動美術館內典藏作品,調閱了高美館1950年代以降的典藏,透過廖修平、林淵、曾培堯、洪清雹、許淵富、夏陽、侯錦郎、盧明德、李銘盛、蘇旺伸、黃進河、黃志偉、林羿綺共13位藝術家以常民/民俗題材的典藏作品作為呼應,27件作品,當中有11件是高美館近兩年的新進典藏。《民・間》以「民」的常民藝術為主題,呈現藝術家們從土地與傳統文化汲取靈感,並發展出各時代「當下」常民藝術的當代創作,讓民俗藝術有著更為多元的詮釋與面貌。

典藏展《民・間》作為《寓懷的行板》平行展覽之外,館方也期盼藉此開啟南方藝術跨國對話的可能,呼應高美館多元史觀典藏的精神。更多展覽與活動相關資訊請至高美館網站(www.kmfa.gov.tw)查詢。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