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今傳媒 JNEWS

逾千名EMBA企業家力挺「公益愛行腳、徒步環寶島」23天征戰9百公里

▲「公益愛行腳」最終日舉辦的高雄場感恩晚會,有各公益團體、高雄榮總院長、各界貴賓以及各校EMBA共同參與。(圖/主辦單位提供)

▲「公益愛行腳」最終日舉辦的高雄場感恩晚會,有各公益團體、高雄榮總院長、各界貴賓以及各校EMBA共同參與。(圖/主辦單位提供)

〔今傳媒/記者張忠義報導〕「公益愛行腳、徒步環寶島、走路捐善款、世界更美好」這項活動今年來到,由隊長吳尚謙與執行長施采萱接棒扛下重責大任,延續這對賢伉儷向來在公益活動舉辦時的創新且結合多元資源的模式,今年的公益愛行腳不只是運動結合公益、更有雙向滾動善款、公益團體雙向互動參與的特色。從10月1日開始滾動善款、11月16日起14位行腳勇士們從高雄的中山大學出發以逆時鐘方向徒步環島、經過23天、走過900公里,在12月8日回到出發地,沿途陸續參與的EMBA企業家們達1000多位、公益慈善團體達320家、累計滾動的善款金額達7000餘萬元。

「公益愛行腳」倡議的是「走到哪、捐到哪」「走一公里捐1000元」以及「雙向滾動善款」的理念,隊長吳尚謙拋磚引玉捐出一百萬元,而隨著行腳隊伍所到之處,捐款給當地的慈善團體並邀請他們一起加入行腳的行列;另外行腳過程中舉辦了五場大型晚會,晚會中邀請公益團體在晚會中露出。藉由這些雙向的互動,期望有更多的公益團體被看見,讓善款滾動的力量變大。行腳勇士們徒步過程中也都不孤單,公益團體陪伴勇士們一起大手牽小手一起前進,更是行腳過程中屢屢看到的美麗的路上風景。

▲全程參加「公益愛行腳」23天的14名勇士。(圖/主辦單位提供)

除了雙向滾動善款,本次公益愛行腳的特色之一是跨領域團體的參與,除了EMBA企業家及公益團體,也串連了從北到南的學術界包括台大、政大、台師大、中歐校友會台灣分會、暨南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高師大、成大、義守大學、中正大學、長榮大學等,更是獲得從校長到各學院院長及師長們的全力支持。例如出發當天有中山大學李志鵬校長、陳世哲副校長、陳彥旭副校長、葉淑娟院長、林豪傑執行長等多位老師及理事長們。在台北有台大胡景星院長、台大管院產學發展謝明慧副院長、中山大學黃三益前院長,在中部地區時有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校友會榮譽理事長、理事長、副理事長和同學們舉辦一日公益行走共同響應,另外暨大武東星校長、曾永平副校長、境外總裁班各屆理事長、境內班理事長、總會理事長、及校友還有在校同學們也都現身以行動力挺。另外這項有愛的活動也獲得醫護界的熱烈響應,包括高雄榮總陳金順院長、高雄榮總台南分院鄭名芳院長、屏東義大醫院顏政佑院長、大昌癌醫院洪朝明院長、醫師公會朱光興理事長等一起參與。

▲「公益愛行腳」的行程,有中興大學校長、暨大校長及EMBA企業家們共同陪走。(圖/主辦單位提供)

隊長吳尚謙及執行長施采萱,從今年初籌畫開始,傾注資源與時間,因為公益愛行腳的活動特色每一屆籌畫必須從零開始,但雖然日夜奔波卻不見他倆的倦容,只有滿滿地感恩與感謝。隊長吳尚謙說「這輩子如果只為自己將是生命最大的浪費、走上助人的道路是成就自己唯一的方法。助人需要學習、學習需要助人」。執行長施采萱則為籌畫與執行下了最貼切的註解「對我來說,我已經繞了360天的公益愛行腳,因為這一年來我不是在籌辦公益愛行腳,不然就是正在宣傳公益愛行腳的路上,公益愛行腳是我一年來的斜槓人生,我所做的不是為自己而走,而是為愛而走」。先後在暨大、中山及台大進修EMBA課程的吳尚謙與施采萱,堪稱是企業界最好學的賢伉儷,曾與知識流出版合作《幸福三部曲》、《平凡到非凡》兩本書榮登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冠軍,不斷以創新的方式進行企業ESG的實踐和永續發展。

▲「公益愛行腳」第三屆隊長吳尚謙、執行長施采萱。(圖/主辦單位提供)

隊長吳尚謙及執行長施采萱讓ESG的實踐更有趣更多元化,透過他們經營的「新世紀環保服務公司」承攬的水資源工程、掩埋場活化再利用工程、污染整治工程、營建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工程等守護美麗的土地,「只要是人與環境有關的事,就是我們關心的事」是新世紀環保成立以來不變的初衷,從105年開始贊助成立新世紀黃蜂女子壘球企業聯隊、讓在地球員們在家鄉打球更為國家培育優秀選手、帶領球員們一起到偏鄉發放物資、比賽時結合公益園遊會邀請公益團體參與並有醫師問診活動、大甲媽祖繞境時發放壓轎金給民眾、暨大櫻花季植樹活動、中部11所EMBA高爾夫球比賽結合義賣……,一個又一個的公益活動都跳脫原有的模式、期望能夠發揮影響力讓更多資源結合,滾動更多的愛心與善念。

「公益愛行腳、徒步環寶島」,是CSR與USR綜效結合的成果也為ESG的實踐樹立新的典範,在徒步環島的過程中倡議每走一公里改變一個生命,而就如11月16日行腳隊伍在風強雨急雷聲大作中出發,最終在風和日麗明媚的天氣完成征途抵達終點,透過勇氣與堅持讓愛無限延伸,歲末寒冬之際為台灣社會挹注暖流,也讓我們再次看到台灣這塊土地上真善美的人與環境。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