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高雄市議員黃彥毓今(15)日在市議會工務部門質詢時表示,市府在工程通車管理與都市計畫限制方面,應更主動對接現場情境與社會期待。他指出,沿海二路提前通車造成死傷事故,顯示目前針對施工風險與通行查驗制度仍有檢討空間;而亞灣特倉1-BCD地區被限制超過25年,都市計畫久未啟動、導致民間產業使用受限,也應依程序儘速通盤檢討,恢復土地合理使用彈性。
黃彥毓指出,今(113)年3月19日,沿海二路北上機車道尚未驗收即開放通車,不到一小時即發生6起機車自摔事故,造成1人不幸身亡。據了解,現場路面高低差達6至7公分,照明與警示設施不足,相關交維引導也未調整。他建議市府全面檢討高風險工地之施工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施工風險分級制度」、落實「開通前交維查驗機制」,以及由工務局、交通局與警察局三方組成「通行安全協調平台」,強化橫向溝通並建立事前評估與應變流程。
黃彥毓也提醒市府,如民眾因此事故申請國家賠償,應主動提供協助與說明,不應將受害家屬視為對立方,而應從制度面進行補正與反思。新建工程處處長回應,該路段已停止開放通行,未來將加強針對夜間清場、尖峰時段交通調整等項目進行管理。
針對都市計畫部分,黃彥毓表示,亞灣特倉區1-BCD自劃為整體開發地區後,超過25年未啟動開發,也未解除使用限制,導致地主無法修繕廠房、土地閒置破損,甚至於去(112)年颱風期間災損嚴重。他指出,該區並未辦理可行性評估,亦未提出整體處理方案,與現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規範不符。多位地主已長期陳情,希望恢復為「工業區使用分區」,不另負擔高比例公共設施用地,俟未來有實質開發需求時再行檢討。
都市發展局局長回應,特倉1-BCD區域目前已納入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替代方案中,預計6月底完成細部檢討作業,並於8月送內政部進行第二級審議。
黃彥毓強調,市政制度應與現場使用需求同步對齊,無論是道路通車的安全把關、或是都市計畫的可行性評估,市府都應積極回應現場問題與民間使用情境。他將持續追蹤相關制度是否落實執行,協助讓治理責任與民間需求之間的落差逐步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