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近年來,臺灣海峽北至馬祖海域南至臺灣淺灘所受到的猖獗違法抽砂,對於海纜舖設、海底生態資源的衝擊最為顯著。今(31)日海洋委員會於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海域受抽砂影響國際研討會」,由管碧玲主委聲明違法海底抽砂所造成的變化需要受到國際的重視外,更藉由集結戰略分析、法學研究、海洋生態資源及海床地形測繪觀察等國際觀點,整合各界彙整違法抽砂所造成的影響,聲討蓄意破壞海洋環境資源的惡行,以促進國際重視臺灣海峽之海域永續平衡。
馬祖臨近中國大陸閩江口,附近海域砂石資源豐富。沙子是一種戰略資源,可提供關鍵的生態系統服務及支撐重要基礎設施建設。自2018年起,中國大陸出現砂石荒現象,導致砂石價格暴漲,並且中國大陸將馬祖莒光鄉(白犬列島)外海12海浬內劃設為鼓勵抽砂區,以供應大陸沿岸的開發工程使用,因而導致大量抽砂船和運砂船聚集在馬祖的周邊海域抽取海砂,甚至越界進入馬祖禁限制水域內違法抽砂,對馬祖的島嶼及海洋生態環境造成海床地貌改變及生物棲地破壞等衝擊。近期因國際媒體積極報導中國大陸違法抽砂行為,造成國際觀感不佳,以及我方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加強海域執法下,馬祖海域違法抽砂活動已有明顯減少。
自2021年起國家海洋研究院(以下簡稱國海院)開始進行馬祖海域之生態調查,並在2022年起依據行政院核定的四年期專案調查及監測計畫,進行馬祖列島海域海床特徵測繪及海域生態調查,藉由馬祖周圍海域及臺灣淺灘海床測繪技術及海域生態調查,逐步以海洋科學探查觀點收集臺灣海峽關鍵的海域基礎資訊,彙整海底地形特徵及海域生態物種資訊,以利作為政府執法參考。本次研討會國海院以臺灣淺灘(圖1)及馬祖海域(圖2)近年來的多音束海床測繪成果,以高解析地形剖面呈現人為抽砂所造成的地形坑洞,其巨大的範圍及深度為自然營力無法恢復的狀態外,更可能間接影響到我國海域國土、海岸地形的變遷。
依據國海院2022年在馬祖海域150平方公里的地形測繪結果發現,在馬祖周邊抽砂海域的海床上約有40%面積分布著非天然及不規則大小的挖掘坑洞群,有些坑洞的面積及深度範圍具顯著的規模(可達到592平方公尺,5公尺深之坑洞),顯現馬祖海域的地形地貌已受到抽砂活動而明顯改變;由側掃聲納測繪結果也發現,調查區域內有遺留的抽砂管,更是抽砂活動的具體證明。另外由浮游生物及底棲生物之調查結果,發現抽砂區域的浮游植物豐度及仔稚魚豐度比非抽砂區域為少,更具體顯現抽砂活動對海域生態系統之衝擊。
2022年起國海院於馬祖南竿島至東、西莒島周邊海域之抽砂活動區域進行「地床地貌測繪」、「浮游生物及水質」和「底棲生態」之專案調查,並已規劃2023年至2025年擴大辦理上開海域之調查及監測工作,國海院將本於權責持續對馬祖海域之生態資源及環境進行監測調查,並建置抽砂海域的基礎生物生態及環境資料,以提供馬祖海域受抽砂影響之相關科學佐證及向國際發聲海域抽砂活動衝擊馬祖生態環境之永續發展,以及作為國土安全及海洋生態保育等政策擬定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