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南.島藝術祭》展覽現場,圖為藝術家組合邱杰森與莫珊嵐作品〈雅加達事件簿〉
【今傳媒/記者蔡學民報導】高雄市立美術館夏季大展《泛.南.島藝術祭》於7月17日至10月31日展出,本展由館長李玉玲擔任總策展人,札拉・斯坦霍普(Zara Stanhope,紐西蘭戈維特-布魯斯特美術館館長)與魯本.福連德(Reuben Friend,紐西蘭帕特迦藝術博物館館長)擔任國際策展顧問,歷時近3年紮實的研究踏察,本展覽作為高美館15年來經營南島當代藝術的延續,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艱困挑戰,呈獻臺灣、澳洲、紐西蘭、韓國、日本、巴基斯坦、法國7個國家共23組藝術家/團隊的精彩創作,以62件繪畫、攝影、錄像、雕塑、裝置等作品,共譜俱國際藝術視野與在地文化脈絡的跨域展演。

「展覽如同一個有機的整體,觀眾如同航行於海上的小船,而藝術家的作品則如同大洋中的島嶼,每一座島嶼都有自身的故事,等待觀眾親身經歷。」李玉玲館長提及,《泛.南.島藝術祭》嘗試鬆脫以往聚焦於南島文化議題的視野與展覽框架,以「去邊界」、「多元性」、「海洋文化」等更具流動性與包容力的語境想像,揉合土地記憶、信仰與傳承,並重新提出人與人、人與自然重建關係的可能性。

《泛.南.島藝術祭》展覽主視覺

李玉玲館長表示,策辦《泛.南.島藝術祭》立基高美館近年與國際重要館舍合作自辦特展所積累下來的能量,也是在2017轉型法人後首次整合研究策展資源,以全館研究人力全數投入策展團隊的方式來規劃,期待為作為海港城市的高雄,逐步構築出具有海洋性、多元性與包容性的文化新品牌。而此次在策展過程中,也跳脫了美術館內的展示空間,將展覽場域擴延至高美館最具特色的生態園區,邀請建築師盧建銘帶著阿美族學生進行的「水系植物生態復甦計畫」,以重新規劃的文化植栽作為持續生長的有機地景,並加入西拉雅族藝術家劉哲安現地創作的竹編作品〈Tuturu ki Pusul〉,讓植物從部落文化延伸至內惟埤塘畔,成為富在地文化特色的地景藝術基地。

高美館《泛.南.島藝術祭》自7月17日起至10月31日於101-104展覽室與戶外園區展出,配合中央與高雄市政府防疫管制,展覽採取線上實名預約制,以分時分流方式入館,歡迎民眾事先上網預約觀展。此外,高美館推出《藝術認證》雜誌轉型半年刊後的首發之作「泛.南.島航行指南」,完整收錄11篇策展評論專文、彙整23組國內外藝術家的精彩作品圖錄,是一本以全文中英對照呈現文集形式的展覽專輯,首批獨家加贈精美的前導概念本《PAN Zine》精裝三冊合輯收錄專文評論、藝術家訪談、演講專文(數量有限,贈完為止),詳洽博客來網站(https://bit.ly/ArtAccrediting96)。更多展覽訊息請至高美館官網或《泛.南.島藝術祭》展覽特設網站(www.kmfa.gov.tw/SouthIslandPan/index.aspx)查詢。

《泛.南.島藝術祭》展覽現場,圖為紐西蘭藝術家Yuki Kihara作品〈薩摩亞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