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山陀兒颱風是數十年來侵襲臺灣南部地區最強的颱風,南部各縣市紛紛停班停課,民眾急於防颱準備,海上漁船紛紛進港避浪,外海貨輪也都繞道而行,避開颱風影響,台灣鄰近海域空蕩蕩一片,僅剩國家海洋研究院和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等單位布設的海洋資料浮標仍然堅守崗位,持續監測山陀兒動態,即時回傳防災單位,提供防救災避難決策參考。
國海院自民國109年開始在臺灣鄰近海域布放資料浮標,監測海上波浪、海流、強風等資料,即時回傳到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NODASS),提供防救災應變參考。海洋資料浮標直徑2米半,重量1500公斤,是目前全球海洋觀測的重要儀器之一,國海院目前在墾丁南灣、澎湖東吉嶼、基隆潮境、宜蘭蜜月灣等處設置有浮標系統,是國人自行研發的本土化海洋觀測利器。除了國海院外,中央氣象署、水利署、運輸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都因應各自任務需求設置有類似的浮標觀測站,測站觀測資料亦介接至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提供民眾查詢使用。
颱風期間船隻無法出海,衛星被雲遮蔽不易觀測,空拍機也無法起飛,無法得知海上訊息,只有靠海洋資料浮標透過4G/5G或衛星通訊系統將海上即時狀況回傳,提供防災單位掌握颱風最新動態,在先進的颱風預測模式仍需要靠浮標資料來校調才能獲得正確的預報結果,海上資料浮標對颱風預報扮演重要角色。
山陀兒還沒登陸,海上波浪已經不可小覷,國海院已經在墾丁南灣觀測到超過7米的浪高,墾丁外海甚至接近10米,瞬間最大超過15米,隨著颱風的逼近,預計海邊波浪還會持續增大,對海岸地區恐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居住在海岸邊的民眾應嚴防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