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課高關稅 張市長:全力協助在地產業及勞工因應關稅挑戰 – 今傳媒 JNEWS

【今傳媒/記者簡勻青報導】桃園市長張善政今(9)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時表示,美國課徵高關稅對臺灣影響甚大,桃園需密切注意三項衝擊。首先,部分產業因為毛利不高,明顯低於32%關稅,可能帶來較大衝擊;其次,也有部分產業雖然短期內客戶不會輕易轉單,但可能會被客戶要求共同分擔關稅成本,因而影響臺廠獲利能力;第三,部分產業也可能因為關稅影響出口訂單,或是促使桃園廠商轉向海外生產。

張市長提到,美國對臺課徵32%高額關稅,桃園為全臺最大工業城市,成為受到此波關稅影響最鉅的城市之一,市府除了在第一時間擬定緊急紓困、數位轉型、產業鏈重組及搶占全球技術前沿等四大因應策略,亦由經發局偕同勞動局、社會局及農業局等局處成立「關稅衝擊聯合因應小組」,全力協助在地產業及勞工因應關稅挑戰。

張市長指出,桃園市年產值逾4.7兆元,與美國進口品項高度重疊,面對關稅衝擊,產業可能出現毛利率下降、產能轉移及出口下滑等影響,市府保持高度警覺,持續透過關稅衝擊聯合因應小組,跨局處整合資源,啟動桃園各大產業公會與協會的拜會、訪視與聯繫工作,密切掌握第一線情況與需求。

張市長表示,目前部分國際布局選項,若關稅高於臺灣,遷廠難度仍高。另一方面,美國長期以來的經濟結構已非製造業導向,企業設廠亦非長遠之策,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共同思考推動人工智慧與網路產業的創新發展,突破傳統產業受限於關稅的困境。

張市長進一步指出,針對外界關心的就業影響,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廠商通報無薪假或工時調整,但已指示勞動局主動掌握企業動向,如有異常狀況,將依《勞基法》保障勞工權益,並即時提供協助。此外,市府今(9)日將與臺北、新北及基隆三縣市首長進行會晤,明(10)日亦將親赴行政院會,向中央反映產業的實際情況,積極爭取相關支持,確保桃園產業與民生能穩健因應挑戰。

市府表示,依據經濟部統計,我國對美國出口前二十大產品集中於資通訊產品、汽車零組件、金屬扣件、塑膠製品等。其中,顯示卡、伺服器、筆電、靜電式變流器、其他汽車零組件、車燈、其他車輛車身零組件、其他網通設備零組件、鍋子槽桶器具等9項產品高度倚賴美國市場,對美國出口占其全球出口超過50%,對照桃園主力產業,與臺灣對美國出口前十大產品高度重疊的產品有五大產業。

這五大產業,包括「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與「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總產值合計占桃園製造業產值67%以上,受關稅衝擊影響大。市府指出,對於桃園可能遭受的衝擊,市府持續彙整業界回饋與相關研析,盼與中央密切探討,將影響降到最低。(圖:新聞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