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設施 打造臺灣最富歷史堆疊之赤崁基地 – 今傳媒 JNEWS

(今傳媒/記者陳宥森報導)今(8)日議員詢及赤崁文化園區下沉式博物館的後續規劃,文化局表示:赤崁基地具豐富歷史痕跡與堆疊紋理,目前先以完成校舍工程、恢復學校師生回校上課為首要,後續將在經費、工法及現存歷史遺構中尋得分期分區逐步營造的願景打造計畫,並持續與文史界共同討論最適開發及保存再利用模式。

目前進行中的「赤崁文化園區」,整體計畫除國定古蹟赤崁樓及其周邊歷史文化相關設施外,另有成功國小新建校舍、禮堂兼多功能活動中心、旅服中心、下沉博物館及約200台容量之地下停車場。

此次工程過程中受影響的範圍,主要係下沉博物館設計部分。由於基地更添歷史證據,在民居遺構出土、古蹟委員會對其價值有所指認後,原有設計方案已與具文資身分的程序及做法有所抵觸;下沉博物館規劃,不再是原工序及原14億經費內所能容納。

惟因工程開工後,在原已避開的「臺灣縣署」遺構範圍外的臨民族路側,還發見大量豐富之清領以降民居聚落遺構以及各年代文化層古物,甚至包括原古地圖標示、現今早已佚失的「范進士街」街道紋理,使得過去先民生活樣態躍然其上。

  1. 在文資價值提升、現有經費受限條件下,文化局決定以「國小校舍建設優先、地下停車效益與歷史遺構保存最大化」為原則,在歷史考古與古蹟兩專業委員會共同指導下,已完成「遺構分級、階段保存」之明確範圍,先行處理目前工程開發進程,再逐步打造赤崁為富含歷史文化之基地。

文化局指出:赤崁基地是臺灣少數同時兼具有荷治、清領、日治各時期遺構共存堆疊之場域,並存有普羅民遮城與臺灣縣署兩大官署遺跡,豐富情形全國絕無僅有,再輔以民族路側民居日常生活遺構樣態紋理,本基地之稀少性與豐富度更可顯現。

為了能將新發見歷史遺構結合博物館,以國家級資源升級園區規劃,市府目前已先行爭取文化部411萬元辦理「普羅民遮城與周遭遺構調查發見計畫」,期望能進行試掘調查,明確定位縣署歷史脈絡與位置,配合本次首度發見之清領民居紋理,能更清楚提供下一階段博物館擘劃方向,也從而減少過去面臨的設計與施工變數,加深本園區博物館之縱深,不再僅侷限於民族路一隅,成為更永續、更具規模的特色博物館。後退是為向前,文化局期望在兼顧校舍及停車場已近完工的開發效益下,將博物館規劃和已完工部分脫鉤,未來能對國家級園區及博物館整體,做更完整、能見度更高的願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