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慧古物監測 保護百年文化資產 – 今傳媒 JNEWS

〔今傳媒/記者郭政隆報導〕台灣於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發生林爽文事變,乾隆皇帝於隔年派福康安率領大軍渡海平叛後,清廷在廈門御製10座紀功石碑,並將其中一座滿漢文合刻的福康安紀功碑立於嘉義公園,由於嘉義地震頻繁,再加環境、氣候影響,歷經220年歲月的「清高宗敕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碑記」石碑,已微有左傾之徵向,為保護這百年文化資產,嘉義市政府協同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中心,建置戶外AI智慧古物監測保存系統,並於11/24日正式啟動,未來可透過監視器,定期將古物的劣化狀況進行影像自動辨識、並監測回傳古物之表面損壞及傾斜狀況或變形紀錄,達到全方位的保存監測。

嘉義市政府建設處羅資政副處長表示,清高宗敕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碑記是國家文化資產一般古物,具有珍貴及稀有性,其源自乾隆五十二年(1878年),該乾隆御碑,為乾隆皇帝親筆御字文,是臺灣唯一與臺南市一式兩份的御碑,嘉義因林爽文事件守城有功,將「諸羅」改成「嘉義」,與史實有密切關係,其碑文與文采意義非凡,以科技來保護監測嘉義重要的史蹟之一,將是一大突破。

啟動儀式上,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育教授強調,全世界對於文化資產的保護都十分重視,由該中心曾永寬教授、張慶龍教授、洪崇文教授及王文楓教授開發的智慧監測系統,已應用於全台國家級重要的廟宇、文物、古物及藝術品,成效良好,本次協助嘉義市政府設置此戶外古物監測系統,除了即時偵測環境、監測古物的保存狀況外,也兼俱防破壞及防盗功能,因為戶外環境風吹日曬雨淋、加上動植物及人為等影響要因非常多,透過AI辨識技術來監測古物,在發生異常時自動通知維護人員,將能協助古物的延綿歷史發展,並減少維護的人力支出。

曾永寬教授及洪崇文教授表示,這是第一座戶外AI智慧影像監測系統,相較於室內AI智慧影像監測系統,受外在環境因素,如太陽光變化、雲朵飄過、落葉落下等,都會影響數據;同時對影像偵測也是一門重要課題,在長期資料累積,不僅對研究有幫助,更是透過人文與科學的結合,在AI數據的判斷下,共同守護百年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