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桃園分院採用「以病人為中心的門診整合照護模式」  實踐全人照護 – 今傳媒 JNEWS

【今傳媒/記者簡勻青報導】北榮桃園分院採用「以病人為中心的門診整合照護模式」, 實踐全人照護。罹患慢性腎臟病的77歲蘇女士,因為發生低血糖昏迷而被送到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急診,醫師從健保雲端藥歷系統查詢後發現,病人平時在醫學中心門診就醫的用藥相當複雜,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巴金森氏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抗血栓與消炎止痛藥等等,超過十種藥物。然而,蘇女士的腎功能在最近悄悄的惡化了,由於腎絲球過濾率下降造成藥物清除率減少暨半衰期延長,連同尿毒性營養不良、體內糖質新生與升糖素作用弱化,皆為這次緊急住院的原因。

 

北總桃園分院腎臟科醫師張嘉峯表示,臨床上如有聽到腎友說,最近血糖突然變好了,他會反射式聯想到「耗竭糖尿病現象burnt-out diabetes phenomenon」,立即調整給藥種類、頻率與劑量,以免交互副作用與不良事件發生。有鑑於病人就醫的科別繁瑣與多重用藥,常在各大醫院門診奔波,因此他邀請病人加入該院「以病人為中心的門診整合照護計畫」,依照比爾斯準則(Beers criteria),將藥物精簡。回顧病人潛在不適當用藥的品項,長效型磺胺類降血糖藥、抗膽鹼與消炎止痛藥都予以替換或停用,同時考量其近一年的血脂都不高,降血脂處方也暫停,最終病人在門診整合後,藥物不超過5種。有趣的是,用藥減少的情況下,病人的客觀數據糖化血色素和腎功能反而進步;主觀上覺得較不會頭暈,精神與活動力改善,較能社交;也因為服藥減少,心理壓力與負擔減輕許多,真正體踐身-心靈-社會療癒(bio-psycho-social therapy)。

 

健保署推廣全人照護,不僅強調生病後提供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療照護,也要在生病前提供正確有效的預防保健(上醫治未病),提供全人(包括生理、心靈及社會層面)、全民(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基本保健醫療(包括預防保健、疾病診治、長期照護及安寧照護)的照護系統,整合基層診所至二、三級醫療機構,希冀能建構一個健全的「全人健康照護體系」。

 

醫師張嘉峯於台大與亞東醫院完成腎臟專科醫師訓練,接續取得食品營養博士學位、部定助理教授與研究專利,北榮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指出,張醫師目前在該院服務,看診細心且溫馨,總是專業地解釋每項數據,叮嚀改善方案,吸引許多腎友從南北各地千里迢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