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境腰痠背痛嗎? 中醫師教你如何遠離痠痛與疲勞 – 今傳媒 JNEWS
▲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邱柏豪醫師。(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風池穴。(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風池穴。(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今傳媒/記者張忠義報導〕在台灣「媽祖遶境」是眾多虔誠信徒和民眾每年熱情參與的傳統盛事,更是被Discovery認證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之一,你是否也躍躍欲試,想要即刻啟程呢?就讓我們事先設想長途遶境進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狀況,做好準備和預防。

65歲的林女士長期有登山習慣,在連續5天的活動後出現明顯的膕窩囊腫,西醫骨科診斷為「貝克氏囊腫」,主要形成的原因是膝關節損傷及過度使用。服用止痛藥和甚至手術後仍經常復發,讓患者膝蓋脹痛、屈伸不利生活不方便。經過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邱柏豪醫師觸診發現膝關節皮膚因水腫而緊繃光亮;按壓髕骨時有浮動感,證明有膝關節積水。我開立中醫處方獨活寄生湯、薏苡仁湯加減。針灸膝部重要「膝五針」穴道,再叮囑服用「養筋顧腿健步茶」。在提醒運動前做足暖身,維持正確姿勢。複診時患者表示症狀已大幅改善,膝蓋可以完全彎曲和蹲下,腫脹感也消退了。

肌肉和關節的保護,長時間的行走會使腿部肌肉與關節承受巨大壓力,尤其是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更是如此。建議在遶境出發前施行一個月以上的體能訓練,包括有氧運動、肌力訓練等,以增強肌力和耐力。此外,每天行程出發前的「暖身」和結束後的「拉筋」是不可或缺的,暖身和動態伸展可增加關節的動態範圍,更能夠強化肌肉的彈性;以正確的行走姿勢,才可減少長途跋涉後肌肉疲勞而受傷。

▲腎俞穴。(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腎俞穴。(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暖身動作1.抱膝抬腿,將單腳膝蓋抬高,雙手抱住膝蓋並將大腿往胸口方向加壓並停留個10秒,此動作可以伸展下背與臀大肌、大腿後側肌肉。2.前後左右擺腿,將重心移動到右腳,左腳放鬆並且前後擺盪,做完5下後左右換腳。等待前後方向完成後,換成左右方向擺盪各做5次,抬高大腿後放輕鬆使其自然擺盪,此動作可以增加髖關節活動度。3.弓箭步轉體,踏出一隻腳,呈弓箭步姿勢,膝蓋不超過腳尖,兩手和身體向同側旋轉。若踏出右腳,則上身轉向右邊,左右輪流各做5下。此動作可以伸展到髖關節和大腿前側肌群。

進香時行走姿勢,保持頭部雙眼直視前方,下巴微縮,頸部和肩膀放鬆。挺直軀幹避免駝背,輕微挺胸並收小腹,這不僅能增強核心肌群的穩定性,還能提升行走的效率。走動時將手臂彎成90度,手握空拳,自然擺動手臂,可帶動步伐,並保持全身的協調性;下肢的部分,腿部應該在著地時保持膝蓋稍微彎曲的狀態,這樣可以減輕對膝蓋的衝擊。行走過程中,腳跟應先著地,並保持腳尖朝前。

穴道按摩解疲勞,對於全身各處疲勞和痠痛,可以刺激特定穴位,改善經絡氣血循環,減輕疼痛。如頸部僵硬使用「風池穴」、「大椎穴」;腰部酸痛使用「腎俞」、「腰腿點」、「委中」;膝蓋附近痠軟使用「足三里」、「陽陵泉」;小腿鐵腿使用「承山」;腳踝腫脹使用「崑崙」。在長途行走前後,可以輕輕按摩刺激這些穴位,以助於緩解疲勞和肌肉酸痛。

▲陽陵泉穴。(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陽陵泉穴。(圖/馬光中醫診所提供)

中醫茶飲調理,「黑豆杜仲舒筋茶」材料:黑豆、杜仲、桑寄生、茯苓、炒白朮、當歸、肉蓯蓉、川芎、秦艽、川牛膝各9g,甘草6g,作法:將材料加水1000cc,中火煮開,或藥量減半熱水壺沖泡。此茶飲可氣血雙補,散風除濕,止疼痛、益肝腎的功效。透過充分的體能準備、正確的行走姿勢、及時的肌肉放鬆,以及適當的中醫保健措施,我們不僅能夠減輕長途跋涉對身體的負擔,更能讓身心靈與媽祖一同遶境進香,獲得身心靈的滿足。以上由陽明馬光中醫診所 邱柏豪中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