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張忠義報導〕讓每一份愛心在生活中發光發熱。從關懷街友、扶助弱勢,到提供專業社工服務,處處展現著溫暖的力量的「行德宮」讓善心不只是口號,而是一份不間斷的承諾。
「行德宮」的故事始於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林阿罕阿嬤。她家境清寒、丈夫早逝,卻獨自撫養五名子女。某天,她遇見一位手捧全黑觀音像的女子,並將佛像交給她,林阿嬤因此將佛像供奉起來,並命名為「行德宮」。從此,她每日膜拜,並將省吃儉用的錢投入行善,全年無休。林阿嬤無私的大愛,感動了許多人,人稱「遊民守護神」不僅成為社會的正能量,更成為後人效仿的好榜樣!
林阿嬤仙逝後,其子林朝安接下宮主一職,傳承母親對於街友的關愛,於民國98年創辦「高雄市街友關懷協會」,致力於為無家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此外,「行德宮」還特別設有專業社工師,負責外展關懷,提供街友心理支持、居家探訪、社會銜接等專業協助。
行德宮是全台第一個發放愛心便當的單位,而此善舉已延續30多年之久。宮主林朝安表示:「我們致力於街友與弱勢關懷,服務內容涵蓋每日一餐的膳食提供、心理關懷、就業媒合等。尤其在SARS期間,每日便當發放量高達600份。」這份堅持更也啟發許多廟宇與民間單位跟進,讓良善的行動被複製與推廣至各處。
副執行長陳璽鎂指出,如今獨居老人數量日漸增加,「行德宮」所服務對象的樣態與年齡層也逐漸擴展,協會不單只是給予者,更要提供更實際與長遠的幫助,由社工師評估個案的身體狀況與工作能力,並為他們媒合工作,從臨時工到全職,幫助可踏進職場的街友逐步融入社會。
社工師王適墉說:「以今年為例,就已有12位無家者成功銜接職場,並由協會社工協助個案後續理財管理,形成正向循環。」「行德宮」不僅提供溫飽,更教導街友「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讓他們找到生活的希望與尊嚴。
「行德宮」秉持「深耕在地」的理念,將善的力量集中於本地。就在2025年一月下旬舉辦愛心餐會,盛情邀請社會各界共襄盛舉,無論是捐款還是志願服務,皆歡迎參與。這場活動旨在為街友與弱勢群體帶來溫暖,內容包含慈善團圓飯、健檢義診、紅包與物資發放,以及餘興節目等。宮主希望透過這場有意義的尾牙,讓街友吃得飽、穿得暖,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每一份愛心,都是為這座城市增添一分溫度。 「行德宮」以行動書寫善的篇章,而這份愛心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與參與。讓我們一同將善心具體化、擴大化,一起用愛溫暖這個冬天,為每一位弱勢者點燃希望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