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繪本出版 實踐共好 族群凝聚 體驗分享的美好能量 – 今傳媒 JNEWS

【記者李祖東/高雄報導】 歲末年初,文化局重磅出版《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繪本,以族群分享的故事帶來貝神的祝福,祈願來年國泰民安,社會祥和帶有正面美好能量,林尚瑛副局長指出《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繪本是高雄「遊.繪本」系列第20本,同時也是第二本以原住民題材出版的繪本。全書是關於拉阿魯哇族祖先流傳下來的文化智慧及聖貝祭故事,透過故事與圖像,讓更多人及下一代認識拉阿魯哇族的族群歷史、祭儀文化與生命智慧。

拉阿魯哇族是「聖貝子民」,最早從矮人族獲得「聖貝」的贈予及祝福,成為台灣唯一奉貝殼為神的原住民族,象徵聖貝的分享超越族群;而受拉阿魯哇族土地及文化滋養的客家人,在族人文化式微之際伸出援手,帶頭投入復振行列,再度實踐了聖貝分享的精神。

本書邀請長期觀察、研究該族群的詩人作家李友煌,以及喜歡山林、擅長擅長繪畫與手作藝術創作的插畫家儲嘉慧,共同將拉阿魯哇族最具特色的祭典「聖貝祭」的神話故事呈現出來。林尚瑛副局長特別感謝游仁貴、謝垂耀長老、郭基鼎校長、以及許多族人的幫忙,具體力行的聖貝文化精神,讓大家體驗分享族群融和美好能量。

詩人作家、國立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副教授李友煌以「最想念的季節、最想念的聖貝!」來寫下聖貝分享故事。長年研究觀察紀錄拉阿魯哇族,他指出台灣原住民族第十五族拉阿魯哇族,族人以「分享」來壯大自己的文化,聖貝不僅讓這支為數不多的族群重新編隊出發,也傳遞了施與受交互回饋增強的美好德行。

拉阿魯哇族主要族群位於高雄市桃源區和那瑪夏區的,李友煌指出每年開春舉辦聖貝季,正值緋寒櫻花盛開,雖無法每次都參加,但多次上山,不管單獨或結伴,或帶學生參訪,都有幸福神奇的感受。透過本次的書寫他更體會到拉阿魯哇「分享之貝」具有神奇魔力,可以啟發世人,重新溫暖這個冷酷異境;在保持各自文化主體性的同時,又能開啟邊界,接納他者進出交流,分享共好。

繪本故事敘述一位世居拉阿魯哇族部落的客家人,因認同並深愛拉阿魯哇族,而將傳承學習自父母及部落的拉阿魯哇族文化,用心反哺回饋族人;並在族人協助下,歷經艱辛,畢生致力於尋找失落的古老聖貝的故事。

高雄市立興中國小郭基鼎校長也以「聖貝再現、族群凝聚」道出1993年聖貝祭典在國家劇院演出,籌備期間聖貝一顆顆的乍現,因而喚起了族人們對於祭典的再重視,重新凝聚了族群意識,在聖貝祭典語言與祭典文化的復振下,2014年6月24日也找回自己的民族–拉阿魯哇族。

繼《獵人爺爺達駭黑熊》之後,《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是插畫家儲嘉慧為高雄「遊.繪本」系列第二本有關原住民繪本,她說雖然接到繪製拉阿魯哇的工作時,從來沒聽過拉阿魯哇族,故事裡提到的聖貝、矮人族,卻都讓人有無限的想像。她想像貝神是個「透明發光的守護者」。

儲嘉慧娓娓道來,前年三月初,跟著編採團隊來到了聖貝祭的祭典,夜裡走在索阿紀吊橋,想像著故事的開始,日本警察衝進拉阿魯哇部落,搶走聖貝,拋進荖濃溪,走在這條溪上,儲嘉慧看著夜裡的山,夜裡的荖濃溪水隱隱發著光亮,於是引發使用描圖紙來顯示透明發光的守護效果,不但讓聖貝故事閃閃作光,也成為本書一大亮點。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從2011年開始,邀請傑出的作家及插畫家跨界合作,推動在地文化繪本:「遊.繪本」系列圖文書,至今已來到了第20冊!出版繪本有描繪城市地景故事、尊重生態、族群文化、慶典童話、傳奇俠義歷史、勵志、愛與包容的力量等,歷年出版豐碩,今(2023)年底出版的《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是繼2020 年《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第二本以原住民族群故事出版繪本,林副局長尚瑛也肯定圖文作家們繼續以繪本故事建立市民的自信與文化認同,透過與土地相遇,用「心」閱讀這片土地的每個故事。

故事簡介
《魔幻聖貝—拉阿魯哇族的貝神》是關於拉阿魯哇族祖先流傳下來的文化智慧及聖貝祭故事,透過故事與圖像,讓更多人及下一代認識拉阿魯哇族的族群歷史、祭儀文化與生命智慧。

儲嘉慧簡介
擅長繪畫與手作藝術創作。
喜歡嘗試各種素材。
種植花草園藝、和照顧狗狗是我的日常。
現居屏東。
插畫作品有
《黑色的翅膀》、《八代灣的神話》、《蘭嶼、飛魚、巨人與故事》、《夏天已過去》、《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熱天的時陣》、《咱的日子》、
《我的朋友蹛佇隔壁村》 等。

李友煌簡介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副教授。曾任台灣時報、民生報記者,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媒體公關。著有《水上十行紙》、《藍染──海島身世》、《天藏機鋒──雨花石》詩集、《貝神的召喚》報導文學、《地景風景、地方在地──文學見城》文學研究等書。